您好,欢迎来到南充环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

集团新闻

Party masses work

长沙水司改制做到人人有岗位人人有事做

行业之窗

 供水企业人员过剩在国内是普遍的现象,企业改制,很多人考虑的是“人往哪里去?钱从哪里来?”长沙水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同样也遇到人员过剩的问题。但公司从保障职工的利益出发,在2004至2005年期间改革启动时,从没有想过哪里人多,如何精减,而是反复强调,只要能做事,愿意做事,就一定能有岗位,公司的宗旨是:尽量让所有员工找到适合的位置,发挥最大的能量,不让一个人下岗。经过多次分流和调整,基本做到了人人有岗位,人人有事做。
  在公司改制实施过程中,尽管一个企业整体分成了多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,经营自主权扩大了,对效益抓得更紧了,但公司不让一个职工下岗的底线却牢牢地被死守着。前几年,政府为在供水市场内部推行竞争,将八水厂的建设经营权交给民营企业。根据合同,民营企业在经营八水厂时,必须从公司内部招聘一部分员工。当时公司以自愿报名的方式,选送了27名员工到八水厂工作,为了使这些人的利益不受损害,还专门在合同上硬性规定了要保障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标准。后来这些人中有部分同志又不愿意在私人老板手下做事,公司没有任何歧视,又热情地将这些人接回来送到原来的岗位。2005年改制时,原方案是员工置换身份后,先签定退出全民身份的下岗合同,再签新成立公司的上岗合同,按政府有关部门要求员工要实行竞争上岗。公司从维护职工利益的角度出发,考虑到职工的顾虑和担心,多方与有关部门的同志协商,在公司领导的坚持下,硬是在方案中列出了全员上岗的条款,据说,在长沙市政公用系统的改制中,唯有长沙水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改制方案有一条这样的专门条款。并且是先签定改制后新企业的上岗合同,后与拆消的公司签定脱离岗位的合同。公司改制时,考虑到许多职工子女就业难,还特许退休退养的老同志把自己的子女顶职进入企业,在改制实施过程中,一次就有60多名职工子女顶职进入公司。长沙公用事业系统的一位领导同志感慨道,局系统许多单位改制是想办法如何把职工包袱甩出去,只有自来水公司例外,改制时还关照到职工下一代的事。由于各单位的效益不平衡,水厂许多职工代表在职代会上提出,生产一线不如营销一线的待遇好,重要的原因在于水厂人多,要求对水厂多余人员进行分流。公司积极采纳了职工代表的意见,将各水厂130多名员工分流到营销一线的四个分公司。原来负责行政后勤的物业公司也是人员过多,效益上不来,提出要分流多余人员,总公司经过研究,将物业公司38名员工分流到了营业维修和安装施工部门。江南水务有些经营单位人员负担重,公司进行调查了解后,根据实际情况分流了50多名员工到营销维修一线,其中猴子石饮用水公司考虑到企业员工占用成本过多,在2007年下半年一次即将全部生产一线的6名员工分流到营销部门。减轻人员包袱的单位,很快就从上半年的亏损扭转为全年盈利。员工自我选择到了符合自己意愿的岗位,职工的利益得到了较好的保证,工作的积极性高涨。企业的改革改制较好地实现了平稳过渡,企业的效益节节上升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中国水星)